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稳步增长 金融创新持续赋能科(2)
长期来看,稳健发展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融资业务,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建设等方面的短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建议,可以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由于知识产权变现复杂,加上其价值受法律、时间和市场因素影响大,这给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带来较大的处置风险。上海作为全国要素市场聚集地,再叠加上海金融法院的制度优势,可以考虑建立全国统一知识产权交易数据库,更加客观地为交易双方提供参考数据。在产权交易数据库的基础上,为全国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奠定基础。
为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保监会与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创新、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障工作,促进银行保险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针对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通知》从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出台了针对性举措,包括知识产权的估值、知识产权的质押登记与动态管理、金融机构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协同等,为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
再如,南京银行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小股权+大债权”的投贷联动新模式。该模式创新业务定位,以贷为本、以贷联投,在立足于银行信贷本源及培育优质信贷资产端的基础上,全力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业内专家表示,南京银行通过知识产权这一纽带,筛选出自主研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叠加“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的创新组合,创新性地将知识产权金融和投贷联动相结合,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投贷联动”为企业后续发展壮大备足“粮草”。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一方面是评估难,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业性很强,金融机构往往缺乏独立评估能力,而目前第三方评估机构数量少且费用偏高。加之我国是专利大国,2021年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69.6万件,但要从海量的知识产权中识别出真正具备独立市场价值的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是处置难,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知识产权处置变现难度较大。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标的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并按期还本付息。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部分科创企业在发展初期,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而制约其进一步发展,“通过质押知识产权的方式进行融资,实现了科技优势与金融资源有效转化,对国家层面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已取得实在进展: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到3098亿元,连续两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1626.5亿元,同比增长51.5%。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项目达7345项,同比增长112%。与之相比,2022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这也表明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展业中将大有作为。
此外,银保监会发挥政策引领作用,联合相关部门优化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2021年以来,银保监会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浙江、江苏、广东、四川、青岛、深圳等地试点由银行在线代理提交专利权质押登记材料、进行质押状态查询,大幅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理效率。
政策支持打出“组合拳”
在近日举行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在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举措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用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有力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新闻知识》 网址: http://www.xinwenzhishi.cn/zonghexinwen/2022/0831/746.html